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9篇
  免费   1550篇
  国内免费   1458篇
化学   3493篇
晶体学   211篇
力学   1915篇
综合类   250篇
数学   9299篇
物理学   28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877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1046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845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790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3篇
  197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Allenes (R2C=C=CR2)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perceived to feature localized orthogonal π-bonds between the carbon centres. We have carried out quantum-mechanical studies of the organometallic allenes envisioned by the isolobal replacement of the terminal CH2 groups by the d8 Fe(CO)4 fragment. Our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wo organometallic allenes viz. D2d symmetric [(μ-C)(Fe(CO)4)2] ( 2 ) and D3 symmetric [(μ-C)(Fe(CO)4)2] ( 3 ) with trigonal bipyramidal coordination at the Fe atoms. Compound 2 features the bridging carbon atom in an equatorial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ligands on the TM centre, while 3 features the central carbon atom in an axial position. The bis-pseudoallylic anionic delocalisation proposed in the C2-C1-C3 spine of organic allene is retained in the organometallic allene 2 , and is transformed to a typical three-centre bis-allylic anionic delocalisation in the organometallic allene 3 . The topological analysis of electron density also indicates a bis-allylic anionic type delocalisation in the organometallic allenes. The quantitative bonding analysis using the EDA-NOCV method suggests a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electron-sharing bonding between the central carbon atom and the terminal groups in 1 to donor-acceptor bonding in 3 . Meanwhile, both electron-sharing and donor-acceptor bonding models are found to be probable heuristic bonding representations in the organometallic allene 2 .  相似文献   
72.
为了准确测定黄精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黄精中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的含量,进而绘制稀土元素指纹图谱,以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构建黄精稀土元素标准指纹图谱,作为鉴定黄精中药材的参考依据。黄精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后,通过在线引入内标溶液,采用ICP-MS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采用OriginPro 2021绘制稀土元素指纹图谱和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15种稀土元素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0%~103.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1.74%。黄精中Ce、La、Nd含量相对较高,Ce含量为53.02~2004.58 μg/kg,位居第一。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聚为2类,同一产地的样品能够较好地聚在一起。黄精药材中15种稀土元素的指纹图谱具有相似的分布形态,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一致性,相似度均大于0.950。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能满足实验分析要求,可为黄精的质量控制和药理研究提供参考;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黄精的鉴别。  相似文献   
73.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P)是检测瞬态顺磁粒子并表征其特征的强有力的手段,对于研究光化学和光物理瞬态过程的微观机理和规律有重要意义. 本文较为详细地总结了4种常见的CIDEP机理,讨论了各种极化谱及相应的极化条件;简要介绍了国内研究小组在CIDEP理论以及在均相溶液和微复相体系中光化学过程的CIDEP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74.
研究一类含有五个反馈权值二维细胞神经网络系统,以系统的输出反馈权值及阈值为参数构成参数空间,引入几何方法,将此空间分解分块成有限个区域,当输出反馈权值及阈值在某一区域上时,给出系统具有M osaic解所有可能的输出函数M osaic模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关于Sm arandache ceil函数的一个方程,并用初等方法得到了它的所有解.  相似文献   
76.
给出了n次积分C半群的几个性质及其证明,讨论了它与一类抽象柯西问题存在强解的关系及强解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77.
讨论了一类基于比率的非自治三种群混合扩散模型,三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我们研究了该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包括一致持久性,全局渐近稳定性,周期解,概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表明即使食饵种群在某些孤立的斑块中可能绝灭,也可以通过适当选取扩散率来保证系统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78.
为提高AZ31镁合金阳极的活化性能以及抑制它的腐蚀,用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在中性3.5%Na Cl体系中,六偏磷酸钠(Na6(PO3)6)对AZ31镁合金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6(PO3)6能大幅度抑制AZ31镁合金的腐蚀,但极化程度有所增大。当Na6(PO3)6的质量分数为2.0%时,AZ31镁合金的缓蚀率高达74.9%,腐蚀后其表面均匀,且活化性能有所改善,在-1.10V处时合金的电流密度高达0.033 m A.cm-2,开路电位Eocp负移程度最大(-1.59 V),活化电位Eact负移程度最大(-1.38 V)。试验结果为AZ31镁合金作为电极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采用低温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Bi OMxN1-x(M,N=Cl、Br、I)(0X1)复合材料,通过XRD、FESEM、TEM、EDS、UV-vis和PL等一系列表征和对有机物罗丹明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卤素离子含量的控制,使得此类固溶体具有独特的微观形貌和可控能带隙,使其在可见光下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能。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Bi OCl0.5Br0.5、Bi OCl0.75I0.25和Bi OBr0.75I0.25相对于其他同系列的Bi OMxN1-x(M,N=Cl、Br、I)(0X1)微球样品而言,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0.
将PEG/PAA凝胶浸入铁/柠檬酸(Fe3+/CA)溶液中,自然光照一定时间可实现凝胶-溶胶的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行为受溶液的组成及其p H影响。只有当溶液中[Fe3+]0∶[CA]0≤1∶2,且溶液的p H在1~6之间,该转化才会发生,通过改变溶液中[Fe3+]0∶[CA]0的值或溶液的p H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转化速率。此外,结果还表明,当凝胶转化为溶胶后,向其中加入高价金属阳离子,例如Fe3+、Al3+、Ce4+、Cu2+等,溶胶又会再次转化为凝胶。由于这种新颖的特性,该凝胶有望应用于药物释放、细胞培养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